母豬用粉料還是顆粒料好,哪個性價比高?
發布時間:2020-08-31
瀏覽人次:次
母豬料的料型目前主要有三種,粉狀料,液體飼料和顆粒料。粉狀料又可分為用戶自配的粗粉料(簡單混合料)和商用細粉料兩種。母豬用粉料還是顆粒料好,哪個性價比高?現結合母豬營養生理及生產實踐中出現問題,加以剖析。
1、母豬對粉狀料的采食量比顆粒料的采食量大
這個事實背后的原因主要是母豬有著發達的牙齒、靈活的舌頭和碩大的口腔,粉狀料對其味覺、嗅覺的刺激使得頭期消化液的分泌較顆粒料量大。唾液淀粉酶對粉料的作用也較顆粒料更為迅速。
因此母豬對粉狀料的食欲更強。在野生狀態下,母豬的食物范圍相當廣泛,包括塊根塊莖類、青綠飼料、谷物籽實、小動物等,成熟的谷物籽實很硬,所以顆粒狀的食物并不是母豬。并且,豬有搶食的習慣,一次大量進食顆粒料的后果很嚴重:未經充分咀嚼的顆料在消化道存留的時間很長,頭期消化液分泌不足也導致消化道蠕動減緩。特別是在圍產期,母豬食欲下降和便秘的出現就成了必然。
2、粉狀料較顆粒更“新鮮”
眾所周知,粉狀料不易保存,在北方,夏季庫存時間也不能超過15天,因其開包后與空氣中的氧氣接觸面積更大,更易被氧化;而顆粒料則不同,經過擠壓之后與空氣接觸面積減小,因而可放置更長時間。就現場應用效果來說,3天以內生產的粉狀料更有優勢(中間環節越少,對母豬來說越好)。
3、粉狀料較顆粒料適應性更強
對于育肥豬,物料粉得越細,消化率越高,在保證其不得消化道潰瘍的前提下,2.0-3.0毫米的微粒。母豬則不同,尤其是3胎以內的母豬,其飼料既然保證其一定的瘦肉生長速度,還要鍛煉其胃腸功能,使得其高產仔率的遺傳優勢得以發揮。